2012級固態硬碟“高端公訴人才法學碩士班”的部分學員
  編者按
  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有這樣一群整合負債“特殊”的學生,他們帶著要成長為“高端公訴人”的使命來學習。
  他們是從全國各地遴選出當鋪來的優秀檢察官,通過不亞於高考的競爭,才贏得了學習機會。
  他們和其他法學碩士生有什麼不同?他們在校園裡學習得怎麼固態硬碟樣?他們又將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
  法治周末為你解密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公訴人培養當鋪計劃。
  法治周末記者 高原
  10月25日,周五,晴天。
  穿著碎花毛衣的謝玲,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了清華大學法學院“大本營”——明理樓。
  明理樓的大廳里,擺滿了各種法學教授講座信息的海報。作為中國法學院中第一座獨立的大樓,這裡,每年有400多名法科生在學習和畢業。
  3個月前,謝玲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樣貌年輕的她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但其實,她本科畢業後,已工作了將近10年,是一名優秀的檢察官。
  如今,她是清華法學院“高端公訴人才法學碩士班”2013級的學員。
  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與清華大學聯合開創的法學碩士班,計劃每年招收培養20名高端公訴人,今年已是第二屆招生。
  和謝玲一樣成為2013級學員的,還有來自黑龍江、江蘇、湖北等地的19名優秀檢察官。
  在這裡,這些平均年齡30出頭,平均工作達10年的公訴人們,脫下了檢察官制服,換上了休閑裝和運動鞋,背著雙肩包,拿著熱水瓶,學生樣十足。
  他們在學校里學到了什麼?學到的知識怎麼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他們又和其他的法學碩士有什麼不同?
  入學:過五關斬六將
  入學前,謝玲就職於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公訴一處,曾獲第五屆全國優秀公訴人、第五屆廣東省十佳公訴人等榮譽。
  實際上,“省十佳公訴人”正是報考“高端公訴人法學碩士班”的必備條件之一。此外,還要有5年以上的公訴工作經驗。
  而即使符合報考條件,也還面臨著考試難關。2012年,有100多人報考,錄取20人;2013年,有80多人報考,錄取20人。
  “我們也可謂過五關斬六將。”來自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的白森,說起來還有點激動,在2013級“高端公訴人班”的20名學生中,他年齡排行老三,工作了13年整。
  從部隊轉業到省檢院公訴一處的白森在開始工作時很苦惱,雖然本科是學法律的,但在剛接觸案子的時候,知道案子是怎麼回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卻又解釋不了。
  “那時候覺得自己很差,很失落。”剛剛還很激動的白森一下子低落了下去。
  白森開始拼命讀書,知識儲備有了,但是看了很多書沒有形成系統。“很多問題用之前的理論解決不了。”白森用既幸運又難得來形容這次學習,“以前看了很多書都沒有形成系統,上了課之後,很多東西慢慢就形成系統了,把理論用到系統中才是真正掌握。”
  白森的幸運,起源於最高人民檢察院與清華大學法學院的一項合作培養計劃。其實,該計劃在2011年就啟動了。
  “考慮到清華大學為國家培養最主要最核心人才的任務,公訴部門在檢察機關的重要性,同時選拔出來的檢察官都是全國十佳或者省市自治區十佳公訴人,素質相當高,而清華大學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方面又很突出。這樣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再到定位和基本的想法都非常契合。”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黎宏說。
  2011年,黎宏是清華法學院主抓教學的副院長,他和高檢院公訴廳廳長彭東開玩笑說,清華大學培養的人才就是要入主流上大舞臺;彭東也表示清華的定位和高檢院對高端公訴人的定位是一致的。
  同時,曾任高檢院檢察長的賈春旺是清華法學院的顧問,他也很支持這個做法。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一個由高檢院與高校聯手培養高端公訴人的方案就這樣出台了。
  學歷學位雙證齊全
  黎宏的辦公室里堆滿了書和資料。10月24日,談到高端公訴人班,他從一堆書中抬起頭,神情很是興奮。
  他對法治周末記者回憶說,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清華大學對這項方案也非常支持,當時就給高端公訴人班拿出了100個名額,計劃分5年招生,屬於自主招生考試。
  “這足以看出學校對高端公訴人班的支持,特招名額一年只有70個,一下子給了我們20個,而全校有50多個院系。”說話時,黎宏難掩當時的驕傲。
  因為分攤到每年只有20個名額,所以競爭也很激烈。黎宏說。
  “單獨命題,實務性比較強,主要側重在司法解釋、案例,還有一些最新的理論怎麼和實務結合起來。”
  繼黎宏之後主抓高端公訴人班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建偉,談到這個班的任何一個信息,都有說不完的話,用不完的心。
  他腦子裡有一個高端公訴人班的框架,因為這個計劃屬於起步階段,遺憾之處也有。但很明顯,他想把這個班做到更加名副其實的高端。
  開設這個班之前的檢察官通常報考法律碩士,主要是學習現行的法律法規,為司法、行政執法、法律服務與法律監督部門以及社會公共管理部門等法律實務部門培養高層次的複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
  張建偉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高端公訴人班的學生是法學碩士,屬於學術型。過去招過的在職法律碩士只有學位沒有學歷,而這批學生是學歷證和學位證雙證齊全的。
  學歷學位雙證齊全,對這些脫產一年來學習的檢察官們或許是個不小的吸引力,但更重要的他們是帶著問題來清華讀書,想解開在工作中的一些疑惑。
  帶著問題來學習
  作為2013級為數不多的來自基層檢察院的學員,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人民檢察院的吳雲媛心存感激。
  從畢業就直接進入檢察院公訴部門工作,到今年已經10個年頭,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在基層辦案,就像一個流水作業的機器,案子來了,開案、審案、寫審查報告、開庭、起訴、審判,沒有時間系統地學習新的理念和新法的知識結構、理論系統。
  而放下工作到清華法學院來學習,她希望能通過系統地學習,對案件思路有一個完整的思考,逐漸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邏輯順序。這樣面對律師,才能夠容易應對和反駁。
  高端公訴人班的學生們,都是工作了十年左右的檢察官,在採訪中,他們都表示,在工作十年之後,一直想找個機會能夠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在實踐和理論中搭上橋梁。
  張建偉副院長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他們(公訴人)讀書學習和從校門到校門不同,他們的問題是有針對性的,哪些知識對他們工作中能有幫助,他們能迅速地捕捉到,能及時地與自己的經驗相呼應。”
  “而其他學生,課堂上講的東西有什麼實踐價值,他們沒有相應的體會。公訴人班的學員,其實踐經驗和教學的互動要好一些。”張建偉說。
  雖然在清華法學院學習能夠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體系,但目前開設的課程讓學員們覺得還有所欠缺。
  吳雲媛認為現在最突出的就是網絡、證券、知識產權犯罪,在現實中發案率也特別高,法律關係特別混亂,這種案子的當事人經濟實力比較強大,請的律師比較著名,在專業知識上覺得自己有欠缺。
  來自湖北省荊門市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劉軍強直接舉例說:“我曾經辦理一個網絡犯罪的案件,專業性很強,對方請了北京兩個很有名的律師,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劉品新教授作為專家,開庭前一天,劉教授作為辯護人直接出現,因為他是研究證據法和網絡法的,在涉及專業知識方面,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但目前高端公訴人班並沒有相關專題性的開課,這是學生們認為方案中的一個欠缺。
  北京市檢察院的趙鵬是2012級的學員,已經結束了在清華大學脫產一年的學習。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課程開始時,他和同學們都希望學校能夠安排一些有關訊問和檢察制度相關的課程,但在清華學習的一年中,所學的課程還是和其他訴訟法學專業的同學是一樣的,這讓他多少有些遺憾。
  不過,通過這一年的學習,他還是在理論上發現了工作中的一些問題。許多以前習以為常的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在學習中得到了糾正。
  “在檢察工作中,對經驗的尊崇超乎想象,很難被人意識到是錯誤的,但是在理論上又找不到任何依據。”趙鵬說。
  學校努力彌補不足
  學生們的遺憾,也是清華法學院接下來努力要彌補的地方。按照有關計劃,從今年11月開始,會陸續有臺灣的檢察官和教授來給高端公訴人班開特色課程,以彌補學生們的遺憾。
  清華法學院原本的設計是,來清華讀書就要達到和清華學生一樣的水準,如果有特色課程擔心出現對學生的要求降低。
  而優秀公訴人和十佳公訴人,一般的刑法、刑訴法這方面的知識都是具備的,自己感覺不足的是在理論方面。
  “開始設計略有不足,指導思想是和其他的法學碩士不加區別,達到其他法學碩士的水準,同樣畢業同樣的論文要求,從而達到理論化的提升。但是公訴人班的特色,應該學到其他地方學不到的東西,公訴理論和公訴技能能有一個明顯的改善,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張建偉說。
  他表示,高端的體現就是要專門安排特色課程,讓他們的公訴理論和公訴技巧能夠提升,所以“今年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準備請臺灣“高檢署”的檢察官張熙懷來講8次課,共32個學分。”張建偉說。
  他介紹,現在公訴理論和公訴技能這兩方面有不足,張熙懷來講課能在公訴技能方面做明顯的彌補,張熙懷曾起訴陳水扁的夫人吳淑珍,臺灣媒體稱他是“公訴之神”。
  讓張建偉遺憾的還有同學在校期間偏短,如果3年畢業有一年半在學校,這樣比較好,他設想,這樣安排的課多一些,“因為每年外請老師是有指標的,比如今年就是6個指標,但不是每年都會批准,為了公訴人班請張熙懷檢察官來,彌補課程不夠突出的問題。”
  “真正要達到高端,目前師資的力量還遠遠不夠,要有自己的社會經驗和法庭經驗,還需要從學校培養公訴的技巧技能。學習時間上再長一些,國際上請一些大師,起點應該再高一些,才能是名副其實的高端。”張建偉說。
  看不見的壓力
  來清華讀書,對這些公訴人來說,看不見的壓力也很大。
  接受採訪的公訴人都表示,由於參加學習的都是各檢察院中的業務骨幹,現在抽出來在學校脫產一年,各檢察院很為難。
  吳雲媛說:“我們科室的其他同事,為我們分擔了我們的工作,壓力至少多了30%。”
  檢察院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考核,單位有人去念書,考核中並沒有加分,對單位的知識結構也沒有整體提升,對單位形象並沒有很明顯的好處。
  白森說,來之前他和單位簽了保證,所有費用自己承擔。
  謝玲說,很多基層院的公訴幹警並不知道高檢院的這個通知,高檢院把文件發到各省,省檢院再把通知發到各市,有的市就把文件壓下來了。
  接受採訪的檢察官都表示,對基層單位來說,如果一個業務骨幹去讀書,短期內沒有任何好處,損失勞動力,沒有辦法辦案。
  法治周末記者在2013級高端公訴人班的花名冊中看到,只有4名學生是來自基層檢察院。
  第一屆的高端公訴人班招了20人,但最終報到時只有19人,據說其中一名學生就是單位沒有同意,理由是該學生已取得法律碩士學位,沒必要再攻讀法學碩士。
  江蘇省太倉市人民檢察院的劉科2007年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時,一心想考清華大學的研究生,當年沒有考上,他參加了工作。
  2011年,當聽說清華大學要招收高端公訴人班的時候,劉科覺得圓夢的時候到了,可是當時的領導並沒有同意劉科報名,這讓他很失望。
  2012年,劉科調到江蘇省太倉市檢察院,他再一次報名,領導同意了,劉科順利考上成了第一屆學員。
  本單位支持與否也在面試的時候有所影響。張建偉介紹,第一屆招生面試時就刷下去一個檢察長。“我們的疑慮是他有沒有時間來學習,如果是副職的話,脫產一年勉強可以,正職沒有時間。另外,可能因為他太忙了,準備得也不是很充分。”
  除了工作上的壓力,住宿問題也並沒有解決。清華大學住宿緊張,這些檢察官們通過中介和熟人,在清華大學的家屬院或附近租了房子。
  不過,這在他們看來都是小問題,白森說:“能來學習我就覺得自己非常的幸運。”
 
(編輯:SN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h22ghnv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